查看原文
其他

黑客与设计师 v2

shadow chi 无界社区mixlab 2022-06-06

我由衷祝愿Mixlab能够日益发展起来,成为当代中国跨界创新的一个先锋社区、成为新一代技术青年的精神俱乐部、成为这个科技时代的一个华丽的剪影。”

—— fangye


这是 2020 年度mixlab聚会后,分享嘉宾 fangye 给 mixlab 的寄语,他同时也是 mixlab 共建者之一。

谢谢 fangye 以及文末其他嘉宾给予我们的深切祝福,反馈及建议。我们会更努力的保护、维护并发扬 mixlab 的探索精神,让大家汇聚在这个开放社群,一起走远!






今天的文章是由年度聚会嘉宾、mixlab增长黑客团队一起,最后由我代笔完成。再次感谢:zero、Chauncy Guo、大铮、春芳、Ella、陈世哲老师、傅嵌华、fangye、罗超、郑豪、孝吾、baoling、张然、胡鹏、喻川、向阳、志荣等的大力支持(社区所有人我都想列上来,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致谢)


刚结束的 2020 年度mixlab大聚会后,我对 #黑客与设计师# 这个主题有了一些全新的思考,连同本次聚会的一些收获,一起分享给大家。


引用《黑客与画家》中的观点


>> 计算机和画画有许多共同之处。事实上,在我知道的所有行业中,黑客与画家最相像;


>> 黑客与画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创作者。与作曲家、建筑师、作家一样,黑客和画家都是试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他们本质上都不是在做研究,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新技术(那样当然更好)。




- 设计的过程:体验设计

画画是创造的过程,同样的,设计也是属于创造的一种;设计的门类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等等;

那什么是设计?我们从反方向来思考一下。先想想生活中哪些是设计,哪些不是?

一张海报、一款手机、一件衣服、一座建筑,当它们足够美观,或者足够易用,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时候,我们毫无疑问都会承认这些东西被「设计」过。

设计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科,我认为所有的设计最终都是体验设计。

以上提到的设计例子,都是实实在在给用户的体验感受,只不过平面设计关注的是视觉上获取信息的体验,服装设计关注的是时尚的体验,建筑设计倡导的是空间的体验……


写代码的过程:设计软件


设计是绘画的过程,为用户描绘体验方式;而写代码是书写的过程,是为机器自动执行任务而编写规则。

编写程序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创作;程序员无不希望自己的代码作品既简洁清晰,可读性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程序员通过书写代码,来达到设计软件的目的。



黑客是技术极客


小心,黑客在行动 。 主流媒体第一次使用「黑客」是在1983年的《新周刊》上,报道了密尔沃基市的一帮黑人青少年入侵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计算机系统,标题是“小心,黑客在行动”。

几则案例:一名叫A的黑客,宣称自己成功入侵了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等你几乎能叫得上名字的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有一名叫V的黑客,宣称能够直接查到女孩的邮箱密码;一名以色列黑客可以随意修改以色列航空公司乘客的航班信息;

对于黑客的一般理解,你可能会想到入侵电脑的那些人;确实,目前网络安全事件很大一部分是跟黑客有关的,但是黑客hacker和入侵者cracker从来都不是一回事;上面的黑客,更像是入侵者

黑客不是“搞破坏的程序员”,他们是一群痴迷技术的聪明人,他们不仅创造技术,还创造文化。

聪明人,是专门解决难题的人,这跟hack的字典解释是一致的。字典的解释是砍(木头),顾名思义,解决难题就像是砍木头,砍的过程叫hacking,从事hacking的人就叫hacker,黑客。


设计优美的软件

如《黑客与画家》中对黑客的描述,黑客,就是专家级的程序员。他们真正想做的是:设计优美的软件

专家级的程序员一般会被认为是书呆子,他们除了技术什么都不懂。事实上,顶尖的“书呆子”往往对于这个世界有着最特立独行的看法,有些看法非常深刻和有预见性,甚至足以改变世界。

真正的黑客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致力于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高效。

他们的创新都是将已有的技术或方法用比较新的观点组合起来去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的作品都是通过通过学习范例,不断修改,而创造出的被世人所需要的优美的东西。

所以说,黑客是设计优美的软件,而设计师是创作良好的用户体验,这两者都属于脑力劳动,都是把一个东西从0到1创造出来的过程。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与机器合作进行设计;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创造优秀的软件,同时设计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写代码、程序员做设计,这件事越来越正常,都是通往优秀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优秀的创作者是「黑客」,
同时也是「设计师」



- 从算法与人机协作角度 

从算法准确率问题说起,这里面存在一个“泛化”的问题,因为当前AI确实无法做到媲美人类大脑,举个例子:一个识别人脸的模型,肯定无法很好的识别猫脸。 


AI基于储存量及运算速度上带来的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错觉”,比如识别成千上万张人脸的差异,从上亿的文本里找到语义相似的句子。 

所以目前为了让AI更为适合各种任务场景,更强的泛化能力,需要通过人机交互(设计的方式)来配合完成,比如当用户想用来识别各种猫的图片的时候,需要用户提交一些示例,调教AI,然后AI就可以正常使用。 

听起来,好像需要准备数据集,训练模型,调参,评估模型,部署模型这一繁琐的标准算法开发流程,但事实上不需要,基于近些年来迁移学习的发展,我们可以基于一个非常庞大的基础模型,另外加上少量的示例数据即可快速完成新模型的训练跟部署(比如最近我在做的 teachAI 实验)。 


- 我的思考,源自 2020 聚会嘉宾

AI音乐(陈世哲老师)
AI并没有达到强人工智能的程度,需要有不少的工程上的处理,而作为一款AI作曲软件,需要考虑更好的用户体验(人机协作),帮助用户达到作曲这一目的。 

VR空间叙事(傅嵌华):
设计师可用的手段从三维空间扩展到了多维空间,包括声音、时间、还有各种技术,比如手势识别、定位精度、设备舒适度等。是一种“超时空”的设计。 

建筑智能(郑豪):
建筑AI化的前沿研究,为建筑设计开拓了更多的创作空间跟想象力,非常值得探索的设计+智能的交叉领域。 

缝合(孝吾):
需要了解各种软硬件技术,通过模块化重组在一起,完成某一项实验(项目),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工程及设计的问题,极度考验动手能力。 

创意编程(fangye):
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富有创意的视觉效果,首先需要有很强的艺术、设计能力,然后合理选择技术来实现。技术更像是一种工具,为了达到创意的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同时使创意更具“创意”。 

超越游戏的游戏引擎(罗超):
当一项技术跨出原有领域融入更多领域的时候,代表着其通用性的属性被强化。当黑客与设计在更多的领域被实践,就会成为一门全新的职业(学科)。

还有很多嘉宾的分享,时间关系今天没有一一谈及。欢迎大家下次来玩儿!


- 寄语 ,自 2020 聚会嘉宾

陈世哲老师:
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在这次分享中,也向其他朋友学习到了很多新的跨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感觉多个领域知识的排列组合,甚至是以前毫无关系关系的学科一旦产生联系,总会有让人惊喜的效果和研究空间。 

希望MixLab能够持续把活动办下去,吸引更多愿意去创新,愿意尝试的人,一起去探索未来各种新的可能性。 


大铮:
自动视频剪辑这个项目在现场受到了非常多工业届朋友的关注。大家不仅仅关注我研究的算法的能力边界,还提出了自动剪辑在自己的应用场景中落地的可能性。

与这些朋友的交流过程中,我认识到学术界的研究转换成实际应用有着丰富的场景,但也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特别是怎么样用合理的成本实现需求,这是我将来的发展中需要考虑和调整的地方。

得益于mixlab的社群,集结了不单是音乐,建筑,VR,制造,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人,还有科研,公益,商业等不同的层面的人。虽说mixlab 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大的组织,参加的人也都只是兴趣爱好者,但我却接触到了特别多新奇的有意思的人和作品,这就是这个小而精的组织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能被看到,每一个想法都生生不息。 


郑豪: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讨论建筑AI的话题,换个角度从失败的案例出发来看建筑AI化的瓶颈。

现场提问很有启发,开拓了许多新思路,感觉博士毕业论文又多了一些思路!会后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私信,又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期待下一次再度聚会mixlab!   


fangye:
第三次来到Mixlab讲述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挺感谢Mixlab提供了这样的场合,让我们这些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互相进步,不要只关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偶尔也要抬头看看身边的人们正在做着什么样的「壮举」,不一定他们中的谁,就小小地推动或改变了一下技术浪潮。  

相比于其他种类,人是一种可以为了某种「意义」而活的动物。比如说,这次参加活动Mixlab给了我一个「共建者」的称号。为了这个称号,我这种养生人士竟然能连肝一周,就为了打磨一份让大神看了有趣、小白看了有益的PPT。  

当然我希望从今以后,得到这个「共建者」称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不仅能繁荣整个Mixlab社区,形成人人共创为人人的良好闭环,也能顺带让我这个id为个位数的老资格共建者身价水涨船高。  

在Mixlab做分享是一件难事。这里聚集着相当数量的斜杠人士。当我们的听众对象既有行业专家又有在校学生的时候,甚至有一些在其他领域是大佬但是在这个领域他们是萌新的时候,如何能够将分享做的简单、高效、让在场每个人都开卷有益,真的是一件值得花费心思的事情。  

也是给Mixlab一个小建议,也许以后的线下分享可以多一些互动的环节:分享者讲述自己心爱的宝贝项目时,也要让现场听众们可以尝试把玩一下。每个来听分享的人,不仅能看一篇知识分享,还能感同身受地得到启发,这样的体验才难忘,这样Mixlab的声名才会远扬。 

最后,我由衷祝愿Mixlab能够日益发展起来,成为当代中国跨界创新的一个先锋社区、成为新一代技术青年的精神俱乐部、成为这个科技时代的一个华丽的剪影。


傅嵌华:
写下这篇回顾的时候,我人在北京,刚参加完青亭网的VR峰会,疲惫侵袭身体仿佛人被抽干,脑子几乎不会转了。
 
我参加这个峰会的初心是为了了解国内现在VR龙头公司的发展现状,仿佛玩了一圈国内最新的设备原型,远观投资大佬们指点江山,可是觉得疲惫的原因是:它太光鲜亮丽了,真实的VR战场不是这样的。真实的VR战场是生涩、小众、边缘,充满了未知,每一个细分都有可能有自己的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可是这里去没有看到这些试探。是的,这里copy了太多,research了太少,真实的发声不是没有,而是乐于倾听的人不够。至于资本的游戏之外,开发者还能做什么,设计师还能改变什么?其实,很多行业大佬们、规则的制定者们并不care。
 
那么,Who cares?
黑客与设计师的跨学科社区,mix lab 的各位,非常care。
 
作为一个致力于用VR讲故事的设计师,我很感谢mixlab给我一个舞台去讲述我开发设计中的几次迭代。对于我个人而言,其实这些迭代并不算成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那一天,不只是我,我看到还还有很多分享者,大铮,郑豪,孝吾等人,大家分享的也是各自与失败缠斗的经历,硬件、软件种种问题会猛的一拳打来,打得我辈仓皇躲闪,只得裹挟着一堆bug迭代,quick and dirty。
 
借由这次聚会,我发现这里聚集了一群奇奇怪怪的人类,或许打着海龟、创业者、博士、专家的tag,但这些名头绝非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想说,如此众多真诚的实践者躬身入局、肉身相搏得来的这么一丁点经验,无论如何,你都值得一听。
 
作为分享者,我们的真诚体现在借由演讲暴露我们走过的所有弯路。我也看到了观众的真诚,热切的关注,真实的反馈,专业的探讨。如果我们的讨论再远一点,交流从对谈延伸到实践,或许这个还在萌芽的生态系统就会生长出我们的位置。
 
那天在场的各位,不论是分享者还是倾听者,在我们还未相遇时,我们是严肃的创造者,心有所定,不畏不怖。而当我们mix在一起,万象心随,风也为我们而来。

期待与诸位的再次相遇 :)




- 不止步于个体,黑客与设计师社区思考

前面所提到的大部分是个人集合了黑客与设计师的技能,然而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具备这两方面的特性,所以有了“社区”这么一个思考。当一位黑客遇上了一位设计师,他两的互相协作,完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而社区聚集了众多的设计师与黑客,完全可以超越N+N的效果~

甚至是N x N!


- mixlab 是个什么样的群体呢?


我来举两个例子吧,大家看完就很清楚了。mixlab 不同于商业公司或机构附属的开发者社区,也不同于单纯追求盈利的媒体公司。


我们不同于:谷歌开发者社区、untiy3d社区等。我们跟任何公司都无关,保持我们的独立性。


我们不同于:量子位、新智元等。我认为资讯、新闻类内容的知识密度是极低的,mixlab更倾向于用简短的一句话描述新闻本身,更多的篇幅会放在知识本身的梳理。


收费,不代表追求盈利。最近听朋友介绍行业协会的收费模式,当年收取的会员费会全部用户行业建设本身,收费不代表追求盈利,收费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


mixlab 也是在逐步探索收费模式全部费用我们将作为奖学金或孵化基金


奖学金用于培养新的职业,比如增长黑客、智能产品架构师、增强现实空间设计师、人工智能相关跨学科从业者。孵化基金为社区成员的项目提供帮助,比如ibrandup人物专栏、方仔照相馆、shadow的实验室、知识引擎等。



在探索中前行的 mixlab 更像是一种无边界的开源组织。



- 无界社区:社会设计


社会设计是运用人类的创造力,探求社会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行为。


如何理解社会性?只要初衷不是为了个人或者某一家组织、企业的利益,而是基于对自己生活的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期许、疑问开始的行动都是具有社会性的。这点跟我上文所提及的两个不同于非常类似。


来自《社会设计》一书的例子是这样表述的:廉价进口商品大量涌入某地区,导致当地传统手工艺行业面临生存危机。针对这个问题,有人开始尝试开发新的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如果这些行为仅仅是为了一己私利或者是某一家企业的利益,那么它们只能算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但是,如果这些行为的目的是重振地方产业,传承传统手工艺,就可以被称为社会设计。


mixlab 无界社区在努力并希望解决的是:新技术的发展进而带来的,传统分科而学知识体系与社会发展脱节,以及新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供需矛盾问题


mixlab 成立的初心目的是探索交叉学科的复兴,并为交叉学科人才提供创造力土壤。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by shadow



文章很长,看完不易~

再次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